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2020年11月初,支部8名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学院组织的《金刚川》观影活动,一起回眸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金城战役中的英勇表现,震撼不已。
2020年11月24日21:00,哲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党支部利用线上平台的方式,召开了“学四史,守初心”——《金刚川》观影交流会。本次分享会由支部书记张东凤主持,8名观影的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交流了观影感受。
此次观影交流会上,同志们重温观影的切身体会,坚持以史为鉴,再次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使命,激发了热爱祖国、爱好和平、敬畏英雄的情感:
石雨晨:《金刚川》这部电影以四个部分,几种不同视角向观众多维度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当年的壮烈场景,客观真实、直击内心。电影以建造金刚川过江大桥,大桥多次被敌军摧毁,但战士仍顽强斗争,最终成功到达战场的战争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诠释了中国人击不垮、打不败的顽强意志!除了残酷的战争场景和许多战士壮烈的牺牲场面,电影中还充满着战士间革命的友情,这也是电影最动人的画面。一个战士倒下,多个战士前赴后继,坚决打倒敌人,在军事装备如此缺乏的情况下,仍然战胜了占领天空的美国士兵。这就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最好体现。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一座人桥,他们扛起的不仅是战士们通往战场的道路,更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革命和复兴之路。
王宏德:越是艰难越向前冲,用血肉之躯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炮弹轰炸,这该是怎样的一种革命意志?它坚不可摧,它愈毁愈生,它让敌人敬畏,让山河动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张高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金刚川》的上映,不仅仅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更从灵魂深处唤醒了国人的魂,让国人更加团结。影片中既表现出我战士“刘关张”等人——个人的舍身忘死、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更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深入骨髓的——集体主义、一切以大局为重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忆苦思源,方是当代青年所应该铭记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史为鉴,方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杨雷:电影《金刚川》围绕一座桥,一群人,一种信念,充分展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这是钢铁与钢铁般的意志的较量。这些最可爱的人,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怕苦,不怕累,敢于自我奉献,自我牺牲,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热血染红了它。”正是因为有这些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无惧无畏,才使贫穷落后的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铭记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
贾玮晗: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看完之后激起了我的无限感慨,我辈需牢记历史!
冯艺璇:永远以敬畏之心缅怀英雄,重读历史。一遍遍地看着屏幕上打出“B26轰炸桥体”“榴弹炮远程轰炸桥体”“延时炸弹引爆”“B29燃烧弹轰炸桥体”。那座桥被打通又被炸毁,被炸毁又被打通、无数活生生的人被烧成了焦尸,却仍有无数人顶上去架起那座人桥。这就是战争,那些写在历史上的数字背后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牺牲对正义的祭奠。中国人不信神,却能以血肉之躯创造神迹,骨血里的坚韧和家国情怀让“守住那座桥”成了每位志愿军战士的信念,也让人性以极为震撼的方式充斥在每个角落。山河无恙,英雄归乡。越是在和平年代,越该传递一份不灭的信仰,不仅是对最可爱的人的缅怀和敬仰,亦需时时反观走过的路,这盛世来之不易!
周春兰: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捍卫和平、保家卫国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罗毅: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学校组织学生们观看电影《金刚川》。这部影片让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热泪。除了为革命先烈为了保卫国家,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而感到震撼以外,这部影片对于我个人来说,还为我呈现了一个文艺作品特有的人道主义视角。它并没有单纯地宏大叙事,一概而论,而是分几个部分,对战争中的军人进行了饱满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具有生机与活力。不论是中方还是美方的士兵,无论冲动或是热血,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仅仅是战场上空洞的数字。尤其是,关连长与张排长之间的情谊,深厚真诚,一截烤玉米,一声可以(多支援你10发炮弹,以示对你的关心),既是一声声悲怆的告别语,更是战友间深深的关切辞,人性的光辉闪烁其中,更能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先烈们珍视和平,也勇于捍卫和平,不怕牺牲,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一定要敢于奋斗,勇于奋斗,才不负这和平的时代。
“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将这种使命感和自觉性激发出来,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当作贯彻学习党的理论的重中之重。”守望初心,奋力前行。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