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关注

热点关注

哲学学科科研高质量发展与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建构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8月24日,哲学学科科研高质量发展与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建构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五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西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哲学学科负责人,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哲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出席研讨会。

图片1.jpg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社科处处长孙宇教授首先致辞。她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向国内各兄弟院校哲学学科负责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此次研讨会是推动学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开展学校“科研大讨论”的标志性环节,对于巩固人文学科基础性地位、加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深化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与会同仁畅所欲言,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2.jpg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致辞指出,推动哲学学科科研⾼质量发展,建构中国⾃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哲学学科的重⼤任务和历史使命,这一任务和使命是与当今中国生气勃勃的实践本质相关的。随着国内哲学学科发展日趋成熟,以中国具体实践为基础构建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成为了学科发展摆脱“学徒”状态的关键节点,期待与会专家就这一重大时代任务分享丰富经验,提供宝贵思路、贡献各家智慧。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红教授主持。她向与会各高校哲学院系负责人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力支持哲学学科发展的学校科研院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会议就相关话题开展深入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主题发言环节由吴向东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就科研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与解决方法、科研发展的重点领域、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学术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各二级学科交叉融合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实现路径、咨政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哲学的思想创造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性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及学术共同体建设等哲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

图片4.jpg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王彦晶教授认为,学术共同体内部小环境的制度、风气对于学术共同体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为标志性成果的诞生准备充分肥沃的土壤。

图片5.jp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认为,只有思考哲学动荡世界中的作用——哲学观念更新和文明形态变革的互动,才能深刻展现中国哲学现实化的实体性内容。

图片6.jpg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教授认为,哲学学科高质量必须建实研究队伍、建高学科平台、建牢学术阵地,根本性地改写研究范式,实现与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对话。

图片7.jpg

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王恒教授认为,哲学自主知识体系与个体性思考密切关联,以精神性内容的建构为基础,需要良好科研氛围的长期涵养。

图片8.jpg

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认为,应充分意识到哲学天然的基础性、跨学科性及与工业化评价体系间的落差,从做哲学学科到做哲学科研均需以做哲学为前提。

图片9.jpg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李志教授认为,要从学术团队、科研项目、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等多维度强化有组织科研,尤为重视以教学反哺科研,克服自由探索的局限性。

图片10.jpg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认为,哲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具备理论内涵、文明内涵、时代内涵,才能够实现学说到学术、学科、学养的跃升,提出标识性概念。

图片11.jpg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教授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哲学学科发展应由资源驱动转向综合施策,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国家战略,有导向地培育高质量人才队伍和学科平台。

图片12.jpg

吴向东教授认为,哲学学科科研高质量发展,在理念上要确立自主性意识,理清学术与思想的关系,用学术去表达思想,用思想去把握时代。同时要改革体制机制,培育造就一批有潜质的专家,使之从专家到大师转变。

与会专家还就创新性原创性成果产出、哲学学术共同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此次研讨会是哲学学院开展主题教育和“科研大讨论”的标志性活动,为加快哲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哲学一流学科建设开辟了广阔思路,为培育标志性研究成果、探索哲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发展汇聚了宝贵智慧。

图片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