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成果独立承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项目“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2014-2017),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法兰克福学派人学思想研究”(2010-2012),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批判理论到后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家”等科研项目。 学术专著《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在通向正确生活的途中:阿多诺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学术论文(含译文)“胡塞尔时间思想的起源——胡塞尔早期时间手稿(1893)研究”,《世界哲学》,2009年第1期; “《论历史概念》:历史的辩证意象——兼论本雅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正确生活’何以可能——从阿多诺对康德与萨特自由观的批评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德性何为——试论康德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反思——试论阿多诺的文化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2期; “超越韦伯的现代性范畴是否可能——卢卡奇与施密特早期论理性化”(译文),【美】约翰. 麦考密克/文,载于《新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卢卡奇专辑. 超越物化的狂欢),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Art and Society in Light of Adorno's Non- Identity Philosoph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8, No. 2 (June 2013); “历史川流中的人与世界——论马克思对人的理解”,载于《哲学家》(2013卷),郝立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生命的辩证法——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5期; Adorno’s View of Lif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10, No. 3 (Sep 2015); “选择一种人格概念”(译文),【美】布隆迪/文,载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1期; “个体生命的优先性——论阿多诺非同一性道德哲学的主题”,《哲学研究》,2016年第7期; “劳动:德国唯心主义与马克思”(译文),【加】莫伽赫/文,载于《哲学动态》,2016年第10期。 奥斯维辛之后的道德沉思——从阿多诺“清理过去意味着什么”一文谈起,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现代价值理论的开端(译文),载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1期; 布伦塔诺与价值观认知(译文),载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1期; “从思之道德到正确生活——论阿多诺道德哲学的实践向度”,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2期。 荣誉奖励2007年获“熊伟青年学术奖一等奖”;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完成人);2012、2014年,获“京师英才”奖励资助。 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2015-2019年,连续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新生导师。 2018年获评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