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马克思哲学、文化与价值哲学;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

讲授课程

哲学导论,唯物史观与现代社会,文化与价值哲学导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自1982年在《哲学研究》发表首篇论文以来,共发表论文约180篇,出版个人专著6部,合著2部,主编3部;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和教育部基地项目。

主要著作:

1《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外王之学——荀子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论现代价值与价值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2、《马克思关于“价值”的研究及相关问题》,《河北学刊》2011年第1期。

3、《“中国道路”:理解与展望》,《理论视野》2010年第12期。

4、《“身世”与现代人的“安身”问题》,《哲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5、《身体哲学:反身性、超越性和亲在性》,《学术月刊》2010年第10期。

6、《“人”、“我”、“心”、“身”——兼论哲学的性质与现代哲学的特点》,《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7、《现代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与“孔夫子”(下)——兼论传统的人文维度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

8、《现代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与“孔夫子”(上)——兼论传统的人文维度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

9、《从“血亲禁忌”到“文化信仰”——由蔡华教授的<人思之人>引发的思考》,《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10、《论价值的普遍性与普遍价值》,《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11、《国之旧学 其命维新》,《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2、《中国:问题、经验与理论》,《学术研究》2009年第1期。

13、《人的天命与历史的境遇》,《学术月刊》2009年第1期。

14、《在思想跋涉的途中——张曙光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9年第1期。

15、《唯物史观及其创新的“中国经验”》,《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

16、《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研究述评》,《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17、《“话语”、“道理”与“秩序”》,《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8、《权力话语与文化自觉——关于文化与权力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5期。

19、《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0、《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思想立足点——从哲学界中西马的对话说起》,《哲学动态》2008年第3期。

21、《“意识”与“语言”:历史构成的第五个因素》,《河北学刊》2008年第2期。

22、《开显“天地之大德”——中、西、马哲学对话的旨趣之我见》,《学术月刊》2008年第3期。

23、《哲学的学科问题及其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4、《“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对哲学三种范式及其意义的批判性考察》,《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25、《走向“公共性”的文化价值秩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6、《哲学的命运与思想者的责任——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重新考察与反思》,《学术月刊》2007年第10期。

27、《从变革的实践到实践的变革》,《理论视野》2007年第10期。

28、《理论的真诚与自觉——论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创新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哲学动态》2007年第8期。

29、《价值的存在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一种基于人的存在及其历史境遇的思考与批评》,《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1、《从历史解释到历史叙事——评<历史哲学译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2、《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哲学动态》2006年第4期。

33、《“人的自我中心”与“理性”——兼评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34、《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下)——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学术研究》2005年第2期。

35、《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上)——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

36、《民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37、《唯物史观的重读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启示》,《哲学动态》2004年第1期。

38、《梦与觉:一个典型的存在论论题》,《学术研究》2004年第1期。

39、《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6期。

40、《“社会”与“文化”两种范式之争及其启示》,《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41、《文化的现代化与生存视界的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42、《论“存在”的生存意蕴与辩证性质》,《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43、《价值论研究:问题与出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期。

44、《生存与哲学的融通——张曙光教授访谈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45、《思入现代社会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刍议》,《学术研究》2002年第5期。

46、《虚拟社会与道德构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7、《“生存与发展”问题和生存论哲学》,《哲学研究》2001年第12期。

48、《技术与技术性生存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49、《生存哲学在当代中国之缘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0、《自我把握:二十一世纪哲学的天职》,《开放时代》2001年第3期。

51、《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52、《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哲学动态》2001年第1期。

53、《生死问题与存在视域》,《哲学研究》2001年第1期。

54、《“信仰”之思》,《学术研究》2000年第12期。

55、《开掘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思想》,《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

56、《论社会发展的五项原则》,《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第3期。

57、《走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的误区——兼论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实质》,《理论探讨》1996年第4期。

58、《人学研究的一个硕果》,《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59、《谈马克思对人与社会三重关系的界说》,《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3期。

60、《论人生的“当下”意义》,《开放时代》1996年第2期。

61、《哲学与人学关系之我见》,《学术月刊》1996年第4期。

62、《人学主题:人生的原则与人生的张力》,《江海学刊》1995年第5期。

63、《他律·自律·自为——论人把握自身命运的历程》,《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64、《从历史决定论到历史选择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再认识》,《学术月刊》1995年第4期。

65、《解思想之蔽 明生活之道——关于哲学的本性与命运的思考》,《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

66、《决定论、非决定论、选择论刍仪——兼评当前理论界的某些观点》,《中州学刊》1994年第5期。

67、《选择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建构思路及其基本原则》,《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68、《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选择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再思考之二》,《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1期。

69、《社会的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再研究》,《中州学刊》1993年第5期。

70、《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伟大历史杠杆——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再思考(之一)》,《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4期。

71、《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观与劳动价值论探略》,《哲学研究》1993年第1期。

72、《过程范畴与过程哲学》,《学术交流》1992年第5期。

73、《哲学主体性研究五题》,《学术论坛》1989年第2期。

74、《实践唯物主义辨析》,《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

75、《社会规律研究的方法论刍议》,《中州学刊》1988年第4期。

76、《对社会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再思考》,《哲学研究》1988年第6期。

77、《试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社会发展中的自觉性》,《哲学研究》1986年第3期。

78、《试论作为社会认识论的历史辩证法》,《中州学刊》1985年第1期。

荣誉奖励

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履历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2年高中毕业后劳动锻炼;

1975~1978年读河南安阳师范大专班;

1978~1979年留安阳师范学院任教;

1979~1981年读河南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4~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作访问学者;

社会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评审组专家;

教学与人才培养

教学奖励

 

学生培养情况

 

 

 

 

张曙光

学位 : 硕士 职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sgzhang2006@163.com

电话:010-58210251

联系地址 :

  • 基本信息
  • 学术研究
  • 个人履历
  • 教学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