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儒家哲学、中国哲学史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哲学,《近思录》导读

研究生课程:中国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专著:

  1.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2. 《道通于一:北宋哲学思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3.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4. 《熊十力思想体系建构历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5. 《秦汉价值观变迁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6. 《中国书法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

合著:

  1. 《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2. 《国学通览》,群众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3. 《中国儒学》,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1月第1版
  4. 《春秋繁露(译注)》(合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5.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6. 《智慧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7. 《中国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8. 《中国传统文化精品文库·韩非子注释》,新华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9. 《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0. 《新时期中西哲学大论辩》,百花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1. 《中国哲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12. 《中国哲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论文:

  1. 《<易传>道论研究》,《周易研究》1997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唐都学刊》1998年第1期
  3. 《<吕氏春秋>大一统的宇宙系统论》,《晋阳学刊》1998年第2期
  4. 《中国传统民本论中的利民措施》,《呼兰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5. 《中国传统民本论中的民权思想》,《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6. 《汉代<春秋>公羊学政治论义发微》,《东方论坛》1999年第3期
  7. 《王安石对自我的体认》,《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8. 《<吕氏春秋>的执一统众之术》,《管子学刊》2000年第2期
  9. 《纲常与中国传统政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 《王安石的佛学思想》,《中国文化月刊》(台湾)2001年9月总第258期
  11. 《王安石的儒学人物评价及其道统观》,《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12. 《王安石的经学观与经学解释学》,《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
  13. 《王安石<易>学综论》,《国际易学研究》2003年1月总第7期
  14. 《<庄子>的多元主义思想》,《船山学刊》2003年第3期
  15. 《王安石对儒学内圣外王思想的发展》,《中国文化月刊》(台湾)2004年9月总第285期
  16.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7. 《儒学人伦原则的现代开展》,《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8. 《儒学的人伦关系规范与自我认同》,《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
  19. 《当代儒学知识化维度的重构》,《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1期摘录刊载;《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2006年第4期全文英译转载
  20. 《位与思:儒学人伦谱系中的自我》,《学术论坛》2005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论点摘编”栏目摘录刊载;论文初稿以相同名称又载于《价值与文化》第四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21. 《北宋诸儒论扬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2. 《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排佛论》,《齐鲁学刊》2006年第1期
  23. 《潘佑变法及其对李觏、王安石学术思想的影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论文修改稿以《潘佑变法及其对李觏、王安石的影响》名称又载于《钟肇鹏先生科研、写作六十年纪念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4. 《北宋诸儒<易>学观》,《周易研究》2006年第1期
  25. 《儒学差异思想阐微》,《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2007年第4期全文英译转载
  26. 《北宋诸儒论孟子》,《儒家文化》(新加坡)2006年6月总第4期
  27. 《北宋诸儒论孔子》,《孔子研究》2006年第4期
  28.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又转载于《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29. 《仁学本体论的建构:北宋诸儒仁论特质阐释》,《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3期
  30. 《北宋时期儒家礼学的体系化建构》,《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31. 《北宋时期的儒、道学术会通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32. 《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一道德论》,《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33. 《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探求》,《阴山学刊》2006年第6期
  34. 《为道与为学:儒家经学演进的内在张力》,《儒学评论》第三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35. 《明体达用:儒家礼学的当代转换》,《哲学研究》2007年第8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6. 《儒家礼学的现实困境与当代开展》,《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九州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37. 《近现代儒学仁、礼关系论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38. 《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9. 《从对立统一到差异一体:新时期“斗争哲学”的解构与转生》,《哲学研究》2009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40. 《儒学道德涵养论阐微》,《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论文初稿以相同名称又载于《儒学评论》第五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论点摘编”栏目摘录刊载
  41. 《熊十力“新唯识论”体系建构历程考辨》,《京师中国哲学》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42. 《因果轮回与体用一源:熊十力的问题意识与其“新唯识论”体系建构》,《儒学评论》第六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43. 《儒家外王学体系的现代建构:熊十力<读经示要>“群经治道九义”阐微》,《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
  44. 《儒家“均富”思想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炎黄文化研究》第十二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论文压缩稿以《儒家的“均富”思想》名称又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15日
  45. 《理论分疏与发现经典:<十力语要>儒家外王学现代转化思想研究》,《京师中国哲学》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46. 《<原儒>的裂变:熊十力晚年外王学体系新建构探析》,《孔子研究》2012年第1期
  47. 《生命皈依与价值抉择——熊十力佛学本体论批判历程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文初稿以相同名称又载于《京师中国哲学》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48. 《从“现象因果”到“体用不二”——对熊十力唯识学“四缘论”创造性诠释之辨析》,《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
  49. 《熊十力:会通辨异,融铸儒佛》,《外国哲学》第二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第1版
  50. 《近三年中国传统价值观研究综述》,《京师中国哲学》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51. 《熊十力儒学回归的心路历程与思想演进》,《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52. 《差异存在与平等诉求——熊十力外王学的内在矛盾与演进历程》,《齐鲁学刊》2013年第2期
  53. 《性智、量智与涵养——熊十力量论的思想内涵与理论推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54. 《董仲舒与秦汉初期体系化思想的建构》,《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55. 《社会转型与儒家家庭伦理的重构》,《儒学的当代发展与未来前瞻》,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论文初稿《社会转型下的儒家家庭伦理重构》,《大众日报》2014年1月12日
  56. 《<近思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结构》,《哲学研究》2014年第9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7. 《秦汉时期的家庭伦理与社会生活》,《衡水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学术卡片”栏目摘录刊载;《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刊载
  58. 《先秦古文字与中国书法的源头》,《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59. 《“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60.  《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精神与现代重构》,《河北学刊》2015年第3期;论文初稿以相同名称又载于《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儒学研究、教育、传播与普及》,九州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1. 《“隶变”与汉代隶书艺术的辉煌成就》,《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2. 《章草与东汉末年书法艺术的自觉》,《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3. 《列国余习与秦汉新风——秦汉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4. 《“书圣”王羲之其人其书及其影响》,《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5. 《西汉初年统治阶层价值观念的转型与建构》,《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6期
  6. 《魏碑与南北朝时期楷书的演进趋势》,《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7. 《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多维审视》,《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摘录转载
  8. 《欧阳询与唐代初年楷书典范形态的确立》,《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9. 《儒家思想中的“父亲”》,《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1期
  10. 《“钟繇三体”视阈下的晋唐行书演进态势》,《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11. 《张旭、怀素大草书的艺术成就》,《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12. 《颜真卿与唐代中后期楷书系统的成熟》,《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13. 《汉代士人隐逸现象析论》,《钟肇鹏先生纪念文集》,四川辞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14. 《宋代“尚意”书风的意、法之辨与法度创新》,《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15. 《赵孟頫的复古书风及其对元代书坛的影响》,《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16. 《传统法度与文人心灵激荡下的明代书法》,《衡水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7. 《儒家思想中的内与外》,《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第19期大篇幅转载
  18. 《从<盐铁论>看后汉武帝时代的价值观冲突》,《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
  19. 《清代的碑、帖之争与书法谱系的变革》,《衡水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20. 《儒家德福统一之实现路径析论》,《河北学刊》201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学术卡片”栏目摘录刊载
  21. 《秦王朝的创立与新型价值观的自觉建构》,《晋阳学刊》2017年第4期
  22. 《董仲舒与秦汉时期君臣关系新范式的确立》,《衡水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论文初稿以相同名称又载于《董仲舒与儒学研究》第四辑,巴蜀书社,2015年10月第1版
  23. 《儒家王道政治的历史渊源、理论建构与思想演进》,《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5期
  24. 《<大学>“八条目”的义理结构与价值前提辨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25. 《儒者之死:曾子临终言行的死亡哲学义蕴探析》,《齐鲁学刊》2018年第4期
  26. 《董仲舒家庭伦理的论述形态与思想特征》,《晋阳学刊》201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20期“论点摘编”栏目摘录刊载
  27. 《儒家价值体系及其根源性转化》,《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学术界》2018年第12期“论点摘编”栏目摘录刊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学术卡片”栏目摘录刊载;《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11期大篇幅转载
  28. 《儒家亲情观念的普遍化维度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2期“学术卡片”栏目摘录刊载
  29. 《儒家义利之辨的概念含义、问题层次与价值取向》,《学习与实践》2019年第1期
  30. 儒家仁观念的思想内涵、超越路径及其批判反思》,《河北学刊》2019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
  31. 《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系统结构及其现代意义》,《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32.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内在体系辨正》,《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9年第4期
  33. 《儒学内在超越的信念基础与现实意义辨析》,《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6期大篇幅转载;《新华文摘》2020年第2期大篇幅转载
  34. 《<刁遵墓志>书法的渊源、风格与历史地位》,《中国书学》2020年第1期
  35. 《王充性命论思想体系研究》,《晋阳学刊》2020年第1期
  36. 《儒家信观念的涵义演变及其社会生活基础考察》,《江汉论坛》2020年第2期

主持项目

  1. 北宋哲学的学派冲突与问题争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青年项目(01JC720004),2001年—2005年,已结项
  2. 南宋哲学的学派冲突与问题争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规划一般项目(08JA720002),2008年—2013年,已结项
  3. 儒学差异思想研究,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结项
  4. 秦汉时期基本价值观的确立与演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度重大项目(10JJD720003),2010年—2013年,已结项
  5. 熊十力思想体系建构历程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后期资助项目(11FZX015),已结项
  6. 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性著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自主科研基金项目(SKZZB2014021),已结项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转化创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大项目(16JJD720004
  8. 儒家核心价值观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18BZX079

 

荣誉奖励

  1.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5月
  2.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优秀奖,2002年8月
  3.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12月
  4. 《道通于一:北宋哲学思潮研究》,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12年10月
  5. 《熊十力思想体系建构历程研究》,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12

个人履历

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合肥师范学校,学生

1983年8月至1993年7月,合肥市太湖路小学,教师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函授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9年9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哲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社会工作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

教学与人才培养

教学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优秀奖,2010年度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优秀奖,2014年度

学生培养情况

2002年起招收中国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008年起招收中国哲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李祥俊

学位 : 博士 职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lixiangjun@bnu.edu.cn

电话:

联系地址 :

  • 基本信息
  • 学术研究
  • 个人履历
  • 教学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