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研究生会丨“治学·修身”】西马百年回眸 京师系列讲座(十四)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解读”讲座综述

2023年7月14日9点30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解读”顺利举办。作为“西马百年回眸 京师系列讲座”的第十四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广文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周凡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贵贤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晶讲师和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喻岚讲师担任学术与谈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曙光教授担任学术评论人。讲座主要采取线下的方式进行,主会场在主楼B812教室,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一、讲座综述

邹广文教授认为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理解现代化的内涵。邹广文教授从全球化一词开始谈起,梳理了全球化的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美国大陆到现在,人类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资本主义把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拖入了全球化、现代化的历史系统。邹广文教授指出,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不是突然出现的。我们在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现代化的人,其次才是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用中国式现代化充当现代化的主导的价值诉求。邹广文教授认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就足够,过度的解读会消弭现代化的普遍性。

图片2.jpg

(图为主讲人邹广文教授)

紧接着,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道路层面,邹广文教授讲述了我们应该坚持的价值诉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磕磕绊绊,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邹广文教授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给了许多人更多的机会,保证了公平、公正这些最基本的公益,改革开放还催生了中国许多领域的资源。邹广文教授进一步指出,开放就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普遍性,我们无条件地借鉴现代化这种共同价值,这种开放是向最先进的生产力开放。市场经济是我们真正融入现代人类现代化大潮无法回避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至此,邹广文教授的讲座告一段落。

二、评议环节

图片3.jpg

(图为刘孝廷教授)

刘孝廷教授充分肯定了邹广文教授的报告,指出现代化问题涉及几个矛盾,即特殊与一般、现状与未来等,现代化不是封闭的。现代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他对邹广文教授提到的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展开,并且介绍了中国的一些实际情况。另外,刘孝廷教授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国性?马克思发现,现代化要创造人类共同的繁荣,历史有其自身的目的,而哲学的根本使命是innovation。刘孝廷教授也对邹广文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认为先有现代化的前提,才能谈论中国的现代化。

图片4.jpg

(图为王贵贤副教授)

王贵贤副教授对邹广文教授的讲座表示感谢。邹广文教授强调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现代化的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兴盛有着紧密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学者们讨论的重要问题。邹老师的讲座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线索,马克思主义是对现当代世界、社会的一种反思。王贵贤副教授向邹教授进一步请教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图片5.jpg

(图为李晶讲师)

李晶老师指出,自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以来,目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理性的路径,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逻辑、丰富内涵、特征、价值、实践路径等;另一种理论路径是从情感上进行研究,包括以人民为中西、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几个层面。李晶老师认为这两种路径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但实际上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要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明晰的认识,就需要对现代性有明晰的认识。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还要研究西方的现代化,以及对现代性、现代化的不断跟进,保持清醒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意识。

图片6.jpg

(图为喻岚讲师)

喻岚老师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工业化对我们的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独立也是建构我们美好生活的强劲力量。数据具有便利性、传播性、及时性和超时空性等,技术进步带来了便利和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喻岚老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新的历史期间推动文化的发展。

图片7.jpg

(图为张文喜教授)

张文喜教授认为邹广文教授的讲座现实性强、思想性强和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张文喜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只是一个文化问题,必然也是一个与政治、经济交叉的问题,是多种文化和文化交流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要成功,就要在文化方面与文明国家缩小差距。当今的社会文化也表现出一定的世俗化趋向,价值贬值、道德贬值乃至文化贬值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这也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现代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张文喜教授强调,中国的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文化是基于我们共同的社会体验与历史记忆,离开共同的经历,文化就是空心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化所包含的政治意义,是期待一种重新发现的政治理解,是希望通过合理的设计与真正的行动来推进政治与文化的现代化。而进一步澄清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如广文教授那样的大家以及学界同仁共同努力的方向。

图片8.jpg

(图为张曙光教授)

张曙光教授向邹广文教授就文化问题进一步提出疑问,与邹广文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张曙光教授提出问题,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自身独有的方式,还是最后完成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张曙光教授认为人类现在有普遍的现代化,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谈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文化特殊性、文化个性和特殊贡献。张曙光教授简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且提出了社会学和文化学的两种研究范式。张曙光教授提出了五个重要概念:自然、社会、文化、技术和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自然史,这样就有如何看待人类社会的演化的问题。马克思重点论述的是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里面包含技术,最后指向人类的解放,对文化问题也没有特别重视。

最后,周凡教授对讲座以及各位与谈人、评论人的发言做了总结,到此,讲座圆满结束。

图片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