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22年8月16日晚7:30,由国际价值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珠海)联合主办的“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场成功举办。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本科生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教授担任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讲座题为《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向东教授主持,出席讲座的专家学者还有国际价值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王成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珠海)主任王葎教授,哲学学院副院长、国际价值学会副秘书长罗松涛教授等,讲座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听众。
(本场讲座主讲人吴晓明教授)
吴晓明教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为切入点,探讨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首先,吴晓明教授追溯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并将中国道路问题细化为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细化为中国完成现代化、超越现代化本身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场讲座主持人吴向东教授)
在阐述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吴晓明教授提出“任何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都需要通过一场社会革命来为它奠基”,随后就对举了英法、中之间的不同的革命历史现象,突出了中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客观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吴晓明教授又对“五四运动”进行了详尽地剖析,讲明了理解“五四运动”的三重含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谈及马克思主义,吴晓明教授讲明此马克思主义非抽象之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中国道路问题,吴晓明教授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形态的意义之所在,着重驳斥了美国学者福山关于“历史的终结”论断的荒谬性,同时援引法国当代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的相关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进行了研判,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自己的历史方位有了新的认知。
在阐述中国完成现代化、超越现代性及其相互关系时,吴晓明教授认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目标凸显了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通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涌现出的“种种活跃的东西”与资本主义的局限性相比较,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义。
讲座最后,吴晓明教授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国际关系”(尤其是“新型大国关系”)等实例对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了阐发。
吴晓明教授演讲结束后,吴向东教授对吴晓明教授的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吴晓明教授的讲座十分“睿智、深刻、精彩”,甚至听完后有一种审美享受,受益良多。
在听众提问环节,针对听众提出来的“我们如何从古与今的角度去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动力逻辑”问题,吴晓明教授从古今中西,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辨析,提出“文化结合的锻炼”并举实例分析,号召要做“有了自我主张的中国学术”,摆脱“学徒状态”。
本场讲座在师生的热烈交流中圆满落幕。“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系列学术讲座还将举办3场线上讲座,敬请期待。
撰稿、供图:罗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