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杜米特夫教授“普遍性与个体性:亚里士多德论实体与友爱”讲座成功举办

 

2022年8月19日晚8点,由国际价值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珠海)联合主办的“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系列学术讲座最后一场成功举办。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校长杜米特夫教授担任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讲座题为《普遍性与个体性:亚里士多德论实体与友爱》。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向东教授主持,出席的学者有国际价值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王成兵教授,北师大哲学学院外国哲学研究所唐热风教授和哲学学院副院长、国际价值学会副秘书长罗松涛教授,讲座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130余名听众与会学习交流。

 

杜米特夫教授围绕普遍性与个体性、实体与友爱两个重要主题展开讨论,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念如何影响其友爱概念,并将友爱概念视作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基石。杜米特夫教授首先对亚里士多德关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亚里士多德在对个别事物和一般事物进行明确区分时,坚持个别事物的可分离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事物的本质就是其真正定义,事物的其他特征都依赖于事物的本质。接着,杜米特夫教授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念。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念与个体息息相关,更强调主观性,其意义也更加深远。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的特定对象不可取代,友爱的具体关系可以增进自我了解,因为所爱之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最后,杜米特夫教授阐释了其对友爱与个体性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当我们体验到自己与爱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替代的时,我们能意识到爱是一种植根于历史性的关系。而与自己同龄人的友谊和爱昭示着存在一种统一的美德,这是伦理关系的来源和动力,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生活的正确方式,并为实现这一关系设定适当的目标。

 

(本场讲座主讲嘉宾杜米特夫教授)

 

主持人吴向东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杜米特夫教授对于实体和友爱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在三个部分的内容中,将抽象与具体结合,具体而微地探讨了实体和爱的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杜米特夫教授的上述思考很有启发性。

 

(本场讲座主持人吴向东教授)

 

唐热风教授则就实体和本质的区别、友谊的稳固性等问题与杜米特夫教授展开讨论。杜米特夫教授认为,个体不仅是一种实体,同时也具有其本质,而在不同群体的关系中可以探索其内在不同。友谊和爱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也要视友谊和爱的稳固情况、具体状况而定,这也是一种自我定义的形式。

在听众提问环节,针对“实体间的关系变化产生的影响问题”,杜米特夫教授认为,实体间的关系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实体间的关系也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针对“先建立自我再建立良好关系”的问题,杜米特夫教授表示认同这种观点,因为稳固的自我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关系。

 

本场讲座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至此,为期一周的“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系列学术讲座圆满落幕。

 

撰稿、供图:姜逢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