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报道】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讲座第六场成功举办

20184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第六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京师马哲系列讲座于前主楼A809如期举行。本次“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京师马哲系列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举办。讲座邀请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作为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沈湘平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鲁克俭教授和郑伟教授担任评论人。

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启蒙辩证法》中的虚无主义”。讲座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讲座第一部分中,刘老师先说明了为何以此为题。首先是由于现代面临严峻的价值虚无主义问题。人们的价值信念失落,各种价值观好像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道德底线被一再突破;对崇高、理性主义从躲避到嘲讽;犬儒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在知识阶层中流转,离虚无主义一步之遥。其次是由于价值虚无主义也具有中国性。虚无主义并非仅仅根植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价值虚无主义的关键不是论证方式,而是社会价值危机,形而上学只是论证方式而已。因而,指望后形而上学的多元商谈建构共识来解决虚无主义问题,效果非常有限。中国也有类似西方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魏晋玄学中的“无”。

在讲座第二部分中,刘老师对《启蒙辩证法》中的虚无主义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刘老师认为与马克思仅把现代虚无主义赋予资产阶级不同,《启蒙辩证法》对现代虚无主义的思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推进:第一,被虚无的不仅仅是崇高价值,还进一步是基本价值;第二,把虚无主义的起源从苏格拉底推进到荷马时代的奥德修斯;第三,对个性的否定(物化与统一性)是导向虚无主义的重要一环。紧接着,刘老师根据尼采、海德格尔、德勒兹等人的观点讲解了虚无主义的概念和争议。虚无主义者不是宣扬空虚、无聊、而是相反,忧虑于空虚,无聊,试图救治、遏制和超越的思想家。刘老师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说明了虚无化从崇高价值到基本价值的演化。自苏格拉底开始的启蒙理性主义,取代了艺术文化和悲剧文化;柏拉图主义塑造的“崇高,超验王国”是一种高贵的谎言,与基督教一致;其真实的目标是宰制一切,而是这种宰制的秘密是恐惧与焦虑即惧怕;宰制的对象从自然到人。在第四部分,刘老师分析了虚无主义的起源。《启蒙辩证法》祛除了奥德修斯故事中的神话因素,使其具有了启蒙意义;情感仅仅在有利于解释理性的意义上才得以确认;当然,把奥德修斯视为西资产阶级的最早原型,有些过分了,有现代性解释的成分。在第五部分,刘老师又分析了统一性、个性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区分了抽象的同一性与具体的同一性,启蒙辩证法不这样区分,径直批评同一性通向虚无主义,同一性是对个性、生命力的扼杀;概念是初级的同一性,现代启蒙发展的科学理想主义系统是更高级的同一性,资本逻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同一性。刘老师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与尼采的一种整合,或者用尼采解释马克思,把马克思思想揉进尼采思想之中,来强化、进一步激进化尼采。信仰是对知识的依赖,是理性主义化的必然结果。艺术的科学化、技术化,进一步加剧虚无主义。

随后,鲁克俭老师和郑伟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表述了自己对虚无主义思想的见解。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疑惑,刘老师也都做出了精彩的解答。

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沈湘平老师代表同学们向刘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敬意与感谢。今年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京师马哲系列讲座,接下来还有多场高端学术讲座,敬请期待。

mmexport1524501064635

(刘森林教授进行讲座)

 

mmexport1524500409000

(现场同学提问)

 

供稿:曹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