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18年4月1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第四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京师马哲系列讲座于前主楼A805如期举行。本次“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京师马哲系列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举办。讲座邀请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教授作为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沈湘平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周凡教授担任评论人。
本次讲座的题目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研究”。讲座一开始,邹老师首先提到近年来,随着域内外对黑格尔法权哲学研究兴趣的增强,以及对早期马克思思想探讨的深化,《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下称《批判》)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批判》是马克思在转向哲学之后回到法权问题,尤其是回到黑格尔法权哲学的尝试。
邹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研究。第一个方面是马克思何以要批判黑格尔法哲学,邹老师认为马克思对威廉四世治下的德国现实的批判是主本批判;但马克思对现实批判不是通过现实本身,而是要找现实背后的副本,即要找到现实背后所对应的理论范式(从历史法学派到黑格尔法哲学)。第二个方面是市民社会批判及其意义,邹老师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马克思是在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格局中展开市民社会批判的。马克思把黑格尔三分化的家庭、国家、市民社会关系二分化,把家庭抬出去了。第三个方面是人民民主与激进民主主义之逗留问题。在邹老师看来,在此手稿中,马克思绕开黑格尔的家庭尤其是市民社会的正面论述,直接切入国家,表明了马克思激进的政治理论构造。在那里,马克思以作为“一切制度猜破了的哑谜”的民主制破解黑格尔的国家理论,并力图推进从伦理国家到政治国家的转变。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及其市民社会批判的思想,构成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但是否由此将马克思学说判定为政治哲学,则另当别论。《批判》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关系,实质是民主制与激进民主的关系,而马克思1843年在激进民主主义问题上的逗留,则构成马克思主义当代论域的关键。
随后,周凡老师和张曙光老师也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表述了自己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的见解。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疑惑,邹老师也分别做出了精彩的解答。
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沈湘平老师代表同学们向邹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敬意与感谢。今年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京师马哲系列讲座,接下来还有多场高端学术讲座,敬请期待。
(邹诗鹏老师进行讲解)
(沈湘平老师主持)
(讲座现场)
(现场提问)
供稿:袁静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