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17年6月17日晚上,应我院瞿旭彤副教授邀请,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赖品超教授在主楼A802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此次讲座以“从演化论与儒家反思基督教的宽恕与和解”为题,对基督教的宽恕与和解概念进行了解读和反思。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宗教与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哲学学院的刘孝廷老师、文学院的杨俊杰老师以及多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讲座开始的引言部分,赖老师指明了基督教信仰中的宽恕与和解概念在人类社会、特别是族群间关系上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提出将要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基督教那种看来是建基于上帝与人的关系的对宽恕与和解的神学论述,与在公共领域中有关族群间的和解的讨论有什么关系?基督教应该如何介入公共领域的讨论?
以无条件的宽恕为切入点,赖老师首先从演化论的观点谈起,认为演化论的研究一方面强调宽恕对和解及建立和平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宽恕本身的限制。接着,赖老师从儒家的角度看宽恕和人性,认为儒家所强调的“恕”一方面肯定了冲突是有可能经过融情与沟通对话而得到解决;但另一方面儒家对无条件的宽恕和以德报怨却是有所保留的。由此,赖老师引出对基督教人性论的反思。他认为,在宽恕与复和的问题上,相较于儒家和演化论,基督教似乎比较注重宽恕、特别是无条件的宽恕,但它对达致复和及建立和平的策略,相对来说可能会比较“天真”,基督教需要有更加平衡辩证的人观:“人的同情心使宽恕成为可能,而人的自私倾向使报复成为必需。”
赖老师强调,在宽恕之外,基督教神学也需要重视解放和公义等主题,这并不是否定基督教讲的宽恕对于复和和建立和平的相关性或贡献。在公共领域中,为了达致和解及建立和平,基督教的宽恕应辅以对真理和公义的要求而做出平衡,并且重视修复式正义与坦诚公开的道歉对和解的必需性。
在提问环节,赖老师与在场的校内外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针对“上帝的救赎观”、“和解”、“和解的策略与尺度”等问题与赖老师交换了意见。通过此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基督教“宽恕”与“和解”概念的理解,促进了我院与优秀学者的交流合作。
(哲学学院 孙佳羽 供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