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报道】德国图宾根大学赫费教授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专题讲座顺利举办

20171012日、16日、17日和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古典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专题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9教室与教八404教室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讲师田书峰博士有幸邀请到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教授、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委员奥特弗里德·赫费(Otfried Höffe)教授主讲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本次讲座以文本阅读与讨论的形式展开共分为四场分别为亚里士多德的行动理论Aristotle’s Philosophy of Action、好的生活幸福Good Life: Eudaimonia)、正义与友谊(Justice and Friendship)和亚里士多德或康德:反对一种随意的选择(Aristotle or Kant: Against a Plane Alternative)。

在第一讲中,赫费教授讨论了亚里士多德的行为理论。首先,他对亚里士多德的欲求进行了说明,指出在人这里,欲求引起行动,而且在伦理生活中,我们所欲求的目的不是一个外在的目的而是活动本身。因为在行为中,人的选择更加值得注意,更能表现人所具有的品质。所以,赫费教授接着讨论了选择概念。选择是通过考虑决定的欲求,它包括意愿和认知两个层面,理智德性明智确保选择的正确。赫费教授提醒我们区分关于明智的理论和明智的实现这个问题的不同。最后,分析了不能自制的问题。在第二讲中,赫费教授把对“好的生活”的讨论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概念进行了定义,首先讨论了快乐的、政治的和沉思的三种生活方式,指出只有后两种才算的上是幸福生活,其次批评了柏拉图的善理念,之后讨论了最高的目的,最后是人的自我实现;第二部分讨论好人的德性,分析了何为“中道”。在第三讲中,赫费教授认为康德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普遍性的;两者看似不同的地方,康德也在自己的道德哲学中进行了拓展等。在第四讲中,赫费教授对“正义和友爱”的讨论,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描述了正义的性质和分类,指出正义区别于慷慨和大方的地方在于如果欠了某个东西,便会有强制性的特许权利介入;接着,讨论了沉思的生活抑或政治的生活哪一个是好的生活?指出两种生活的关系是“……或……”;最后,讨论了友爱和好生活的其它条件。

在每场讲座的讨论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进行了踊跃的提问,与赫费教授关于讲座的内容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探讨。此次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专题讲座吸引了大量校内外人士参与,赫费教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演讲给广大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