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报道】“世界哲学月”刘笑敢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121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17“世界哲学月讲座于主楼A805如期举行。本次“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与此同时,本场讲座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治学·修身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我国著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刘笑敢教授作为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章伟文教授担任主持人。近150余位校内外哲学爱好者慕名而来,场内座无虚席。

刘笑敢老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孟子人性论研究:分歧与方法”。讲座伊始,他以“世界有无人性”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作为开场白,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人性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共同性,还是人类行为应体现的特性?而后,在第一部分中,他着重讨论了孟子人性说的启示,在孟子“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又对人性提出了多个思考,人性是内在固有的,还是世人共同的?是需存养可发展的,还是一种客观性论证?是规定君子的选择的应然性定义,或是以道德良心作为本性的选择。在第二部分中,他以牟宗三先生和安乐哲先生对人性的解读为例,为我们作了进一步解读。牟先生认为,孟子的善是一种形而上的人性善,安先生则认为是一种过程哲学的人性善,在二者的对比中,为我们对其定义、取向、方法等研究中开拓思维。第三部分中刘老师主要引用现代科学的三个实例,来激发我们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在谈到儿童实验时,他认为“道德感具有区别善良与残忍的能力”;在斯坦福监狱实验里,他又就实验结果讨论善恶之间是否有固定界限,有意使用强权是否是恶;而后的电击实验,他又用诙谐的描述方式和听众讨论了“情境激发恶”的问题。最后,在总结中,刘老师提到,人之初性更接近于人类本然之性,人的常性则接近人类习惯之性,相信人之初性为善,人之常性应善比相信人性善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愉快。

在讨论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刘老师也就在场观众的问题给予了见解分享。对于利己和利他何为人的第一性,他认为这并非是人性问题而是选择问题,很难有一个必然的答案;对于人是否生来自私,刘老师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道德判断,是人的一种生物的本能,谈不上自私不自私。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接下来还有三场高端学术讲座,敬请期待。

 

 

 

 

供稿: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 张京京 张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