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12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维特根斯坦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京师分析哲学工作坊在主楼A802顺利举行。应邀出席的专家老师有:北京大学哲学系叶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唐热风研究员、李剑博士、张励耕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韩东晖教授、刘畅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徐竹副教授;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宋禄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教授、李红教授等。此外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几十人。本次工作坊分上午和下午两场。
按照会议安排,上午第一阶段的会议由李红教授主持,叶闯教授、江怡教授和韩东晖教授做报告。叶闯教授的题目是“语义基础的模态论证与形而上学基础的模态论证”,论述了他对柏拉图主义的描述论的支持立场。江怡教授带来“略伦语言与价值的关系”,他认为“规范”可以说是“语言”加“知识”,当代认识论是关于规范的认识论。韩东晖教授则论述了“规范性事实”这一主题,通过区分“规范性事实”和“非规范性事实”为事实与规范的结合提供了说明。第二阶段由江怡教授主持,报告人有唐热风研究员、刘畅副教授和徐竹副教授。唐热风研究员的题目是“Knowledge and Truth”,她主要论述了“知识的真理(the truth of knowledge)”和“知识所蕴含的真理(the truth that knowledge entails)”的区分,从而为一种作为精神状态的“知识的真理”辩护。刘畅副教授的题目是“Self-deception and Seeing as”,论述了关于“自欺”问题的悖论以及解答的途径。徐竹副教授讨论的是“认知责任及其规范性:规则、德行和运气”,主张对认知责任的探讨应当成为知识论规范性讨论的“真正落脚点”。
下午的会议在一点半准时开始。主持第一阶段会议的是徐竹副教授。报告者有李红教授、李剑博士、宋禄华博士和张励耕博士。李红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分析的实用主义:从塞拉斯到布兰顿”,从布兰顿对“分析的实用主义”的界定出发,梳理匹兹堡学派关于这一主题的发展情况。李剑博士讨论的题目是“酷刑为何是恶的?——关于酷刑的道德哲学分析”,主张酷刑在道德哲学层面恶的性质,反对功利主义酷刑观。宋禄华博士论述了“意义、真值和规范——论皮考克的概念拥有主张”,指出“概念拥有”能够为说明“正确理解”的问题提供思路。张励耕博士的题目是“Internal relation in Wittgenstein’s Philosophy”,探讨了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对于“内在关系”的思想。第二阶段的会议由韩东晖教授主持,发言的有代海强(博士后)“维特根斯坦论第一人称‘我’”、刘玲(博士后)“认知可渗透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刘松青(博士生)“论规范性的本质”、蒋世强(博士生)“后期维特根斯坦论‘描述’”、柳海燕(博士生)“理智德性与规范”。
本次京师分析哲学工作坊参会人数创新高,与会专家老师和学生不仅就自己报告的题目作了精彩而深刻的发言,更热烈地参与到其他发言人的主题和论述的讨论中。会场气氛愉快而不失严肃,本次工作坊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会议。
供稿人:外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党亚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