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17年4月8-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德国国际维特根斯坦学会、中国维特根斯坦学会联合主办的“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国际会议”在京师学堂二楼第五会议室成功举办。会议由我院江怡教授主持,特别邀请到Stefan Majetschak教授(德国卡塞尔大学)、Hans Julius Schneider教授(德国波茨坦大学)、Anja Weiberg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徐英瑾教授(复旦大学)、林允清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学广教授(西安邮电大学),此外徐弢副教授(湖北大学)、张励耕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代海强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刘玲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沈学甫讲师(南开大学)等学者也参加了会议,来自校内外的多名教师、学生也参与了本次会议的讨论。会议特设学生专场,我院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也在会上作了发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心理概念:维特根斯坦论心理现象”, 维特根斯坦对心理现象的说明在当代心灵哲学语境中得到了特别关注,本次会议旨在探讨维特根斯坦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激发当代心灵哲学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会议由江怡教授和Stefan Majetschak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会议共设六个分场,分别由Anja Weiberg、Stefan Majetschak、江怡、林允清、徐英瑾主持,每一节分为主题演讲和讨论环节。Stefan Majetschak教授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对心理学做的诊断,指出传统心理学研究充满着语法的混乱和方法的贫瘠,而且不能通过实验方法来解决心理学中遇到的难题。江怡教授尝试根据维特根斯坦对常识心理学所持的立场,提出关于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著作中对心理概念理解的新版本。Hans Julius Schneider教授以“维特根斯坦在其心理学哲学中否认的是什么?”为题,阐释了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所肯定的积极内容。Anja Weiberg教授讨论了维特根斯坦“作为心理话语特点的本质的不确定性”,指出不确定性是心理学语言不容忽视的因素。张励耕助理研究员讨论了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内在关系”,主张这个概念在其前后期哲学中的使用不具有一致性。林允清教授和徐弢副教授各自讨论了维特根斯坦的“思维”概念,对将思维作为心理过程或者行为特征的观点给予了批判和澄清。张学广教授和沈学甫讲师分别研究了维特根斯坦所处理的“理解”概念,指出需要通过对这个概念进行语法澄清,从而消除各种误解。代海强博士后以“标准,正确性和私人语言”为题,重新审视了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中的标准与正确性的关系。刘玲博士后研究了维特根斯坦的“注意”概念,表明这个概念所处的重要地位。徐英瑾教授以“维特根斯坦,现象学和认知语言学”为题,主张维特根斯坦和认知科学的联盟应当是与认知语言学的联盟。会议最后,江怡教授和Stefan Majetschak教授分别做了总结发言,江怡教授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丰硕成果,Stefan Majetschak教授对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二者都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了对维特根斯坦学者国际间进一步合作、交流的殷切期待。
本次会议受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是我院江怡教授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受邀人Stefan Majetschak教授第二次共同组织的国际维特根斯坦会议,切实加深了“中国维特根斯坦学会”与“国际维特根斯坦学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了中国维特根斯坦学界与国际维特根斯坦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并为两者未来进一步合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此次会议开成了真正有成效的、能够对国内外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研究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会议,也给我院的外国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