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学术讲座】刘又铭教授“儒家荀学派‘中’的哲学”讲座成功举办
2016年3月23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京师伦理学讲座”在主楼A805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刘又铭教授做题为《儒家荀学派‘中’的哲学》专题讲座。伦理学教研室贾新奇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我院部分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其他哲学爱好者也积极参与聆听本次讲座。
刘又铭教授是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专长主要包括:中国哲学史、荀学哲学史、明清自然气本论、大学思想诠释史、当代新荀学等。
本次讲座题目为《儒家荀学派‘中’的哲学》,讲座伊始,刘又铭教授即表示荀学哲学的普遍形式研究更符合现代民族心理倾向,其关于“中”的哲学中有比孟学更壮阔的领域,十分重要。为了阐明这种观点,刘教授对比了儒家思想两种对“中”的理解,其中孟学认为“中”是“体”也是“用”,“中”是本体的发用,是本体展现的价值;荀学的“中”则很单纯,其具有潜在的价值倾向,不是全体皆“中”,而是体用中隐藏着“中”的倾向。接下来刘教授提到《大学》《中庸》完全可以从荀学的路径中去解释,特别是《中庸》中关于“率性之谓道”的“率”以及“自明诚”等论断都可以在荀学中得到阐释,从而其主张将《中庸》扭转变成荀学。
在讲座的后半段,刘又铭教授提及当代新荀学关于“中”理解,认为荀子是“权”而“中”,荀学一切都是用“权”,一开始到结束都是用“权”,其中的“权”侧重于交流和对话,和哈贝马斯的交谈伦理学有相似之处。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荀学派“中”的思想,刘教授给在座师生推荐张雨生的《我期待》这首歌,并认为歌词“前前后后迂迂回回地试探”是荀学的真品格的体现。
在交流环节中,学院学生和老师就“荀学的性格”、是否《孟子》也有荀学特征以及能否用荀学解释佛教“中观”思想等问题向刘教授提出疑问,刘教授一一给予详尽的解答。最后,主持人贾新奇教授就刘佑铭教授整个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刘教授新颖的观点十分具有启发性,并对刘教授的精彩讲演表示真挚的感谢,希望日后能够有进一步交流机会。
哲学学院新闻工作室 凌辉 供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