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学术讲座】梅谦立教授“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讲座成功举办
2016年4月19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系列讲座在主楼A805成功举办。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中山大学哲学系梅谦立教授做题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专题报告。伦理学所田书峰老师和外国哲学所瞿旭彤老师担任本次讲座邀请人。我院部分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其他哲学爱好者也积极参与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梅教授从两个区分讲起。首先,是有关哲学和神学的区分。梅教授认为西方自中世纪以来就存在着这种区分,所以在早期传教士来到中国针对不同的受众他们写了不同的著作。其次,是有关理论哲学与修辞哲学的区分。理论哲学延续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阐发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例如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写了《天主实义》。
接着,梅教授介绍理论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梅教授指出,南怀仁结合当时中国的情况,向康熙皇帝介绍西方科学背后的支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向其讲授《穷理学》。那么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理论哲学的传播:逻辑学方面的介绍有《名理探》和《推理之总论》等;物理学方面包括《寰有论》等;形而上学方面有《灵言蠡勺》、《性学觕述》等;伦理学方面有高一志的《修身西学》等。
然后,梅教授重点详细地介绍了高一志(王丰肃)的生平和他的《修身西学》。高一志在《修身西学》中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梅教授做了以下介绍:第一,好美(bonum, bona)。他谈到“好美”和“性”的关系,认为“好美者何也?宜于性之谓也。未得欲,欲则向,向则趋,趋则力行期获,获则止则安之,乐之矣。”“好美”包括宜、利、乐三个部分。第二,人的灵魂的两个功能,其一为“司明悟”或“司悟”(intellect),其二为“司爱欲”或“司欲”(will)。二者为互补关系,缺一不可。第三,真福(eudaimonia)。高一志用体用关系来解释“真福”,“真福之体,至切实,至真福。真福之体是超自然的,真福之用是对现世的。第四,灵德与习德。“德者,积善于心而表诸身,从而称善者。灵德(现通译为理智德性)中重要的是“努斯”(nous)。习德(现通译为道德德性),包括智(phronesis)、廉(temperentia)、毅(fortitudo)、义四树德。第五,四个树德中的义德。义德包括九个属德:钦崇(religio)、仁(pietas)、孝(obetantia)、感佩(gratitudo)、真实(veritas)、和(affabilitas)、好施(liberalitas)和行权(equitas)。
在讲座的后半段,梅教授介绍了高一志所理解的儒家式的伦理学。梅教授认为,高一志所理解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儒家的价值观不矛盾。如同理论哲学一样,他也强调伦理学需具有科学性。同时,他也意识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儒家思想的差异所在。其一,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体系太复杂,道德德性过于庞杂。其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首先谈个人,后谈五伦的德行。
最后,田书峰老师和瞿旭彤老师分别总结了本次讲座,并共同认为梅谦立教授本次讲座的知识点和信息量十分巨大,很多观点在学术上具有很强说服力,对待梅教授的精彩讲演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够及时回顾、理解梅教授的观点。
哲学学院新闻工作室 卢明静 凌辉 供稿
哲学学院新闻工作室 王晓谦 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