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一、讲座综述
2023年6月30日18点,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列斐伏尔的现代性空间哲学剧场: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的三位一体”顺利举办。作为“西马百年回眸 京师系列讲座”的第十二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周凡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郑旭东讲师担任学术与谈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波教授担任学术评论人。讲座采取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主会场在主楼A802教室举行,本场讲座直播共有一千余人观看,共获得2.1万点赞,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图为主讲人刘怀玉教授)
讲座伊始,刘怀玉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对于列斐伏尔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呈现出回归整体式研究的特点;(2)当前国外对于列斐伏尔的研究从美国的后现代式“法国理论”转向了德国式“批判理论”;(3)目前国内的列斐伏尔研究译介还不是很丰富,任重而道远。
其次,刘怀玉教授介绍了列斐伏尔的“哲学剧场”。“哲学剧场”即让在真实时空中没有关系的人在虚拟时空中进行思想的对话与交流。列斐伏尔的现代性哲学剧场共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在黑格尔看来,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处于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核心位置。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是一个东西,其致力于建构一个绝对理念式的国家乌托邦。(2)马克思的社会理论。马克思高度重视社会,建立了现代性的社会批判理论,揭示了社会的起源、发展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内在矛盾结构,揭示了总体革命的可能性,为人类解放以及新社会理想打开了可能性道路。(3)尼采的身体哲学。尼采的哲学代表现代性批判的文化文明批判道路,宣告了西方几千年文明的内在根基即人类理性的毁灭,扭转了从亚里士多德哲学以来对身体与生命体验的无视,在感知的、构想的与活现的三重辩证法意义上重建了身体哲学。在列斐伏尔的现代性哲学剧场之中,马克思的“总体人”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不再是一种建立在经济必然王国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未来社会形态,而变成了超越当下日常生活矛盾与冲突的永恒艺术理想瞬间,是与历史与生活具体内容无关的永恒形式。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人类历史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的“最终理想”在这里变成了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永恒轮回”。人类生活的异化、矛盾与问题不可能随着所谓“史前史的结束”而获得“最终的”、“一次性的”解决,人类的生活本是矛盾着的辩证总体,是尼采所说的痛苦与快乐不断地永恒地产生与解决的轮回过程。总体性的辩证法不再是线性的或否定之否定的周期历史过程,而是生与死、压抑与抗争、矛盾与和解的永恒轮回过程。
最后,刘怀玉教授指出,《空间的生产》好似一座迷宫,出入路径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本书不可绕过:一是《资本主义的幸存》,二是《黑格尔 马克思 尼采,或阴影王国》。刘怀玉教授从《阴影王国》一书出发,以黑格尔、马克思与尼采的三位一体为中轴来理解《空间的生产》中的三个重要概念,这就是:抽象空间(黑格尔)、矛盾空间(马克思)与差异空间(尼采)。此三者叠加互动构成至今我们仍无法突破而只能徘徊-辗转于其间的现代性“阴影王国”。西方现代性起源于基督教文明中隐蔽的异端传统。其中有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弗洛尔的约阿希姆所说的“永恒的福音书”(西方公羊三世说):人类历史要经历圣父、圣子与圣灵三期,或法律、信念与快乐三段。列斐伏尔借此典故把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喻为现代性理论的三位一体。其中黑格尔是圣父与法律,马克思是圣子与信念,而尼采是圣灵与快乐。换言之,列斐伏尔的现代世界是“黑格尔式”圣父般的理性国家,是“马克思式”圣子般的理想社会,是“尼采式”圣灵般的快乐文明。
二、评议与提问环节
(图为学术与谈人郑旭东讲师)
郑旭东老师认为,德勒兹与列斐伏尔之间或许也可以进行“哲学剧场”式的对话。德勒兹集合了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三者的思想,他结合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弗洛伊德的“欲望”等思想进行改造,而这种改造最终又回归到了尼采。因此,德勒兹与列斐伏尔之间或许共享了很多思想,这使得二者之间可以进行对话。
(图为学术评论人张立波教授)
张立波教授认为,首先空间问题是哲学问题。现代性最初呈现为时间问题,时间关怀是最首要的,而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冷战的爆发,空间问题得以凸显。时间与时代停滞不前,而所谓的“差异”与“重复”则在空间的维度上展现出来。其次,哲学问题中也包含空间问题。我们可以把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哲学人物、哲学事件、哲学问题拼凑、叠加起来予以处置。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四位同学就自己的问题与刘怀玉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
最后,周凡教授再次感谢刘怀玉教授所带来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