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2025年9月17日上午10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隆重举行,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教师代表、新生班主任、2025级本硕博全体新生共同参加。本次典礼由罗松涛老师主持。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罗松涛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到场嘉宾,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老师们的到来。
在校生代表发言
2024级哲学专业硕士生刘程煦同学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她提及自己从本科到硕士阶段在学院的成长,分享了三点求学体会:第一,保持 “追问的勇气”,以自身经历说明 “敢于提问” 的意义;第二,拥抱 “多元的视野”,介绍学院跨文化、跨学科交流平台;第三,注重 “实践的关怀”,指出哲学需回归生活关怀。最后,刘程煦同学鼓励新生们在困惑中成长,祝愿大家找到热爱,培育精神之花。
本科哲学专业新生代表发言
2025 级哲学专业本科新生金俊红代表发言,指出新生的共同身份是 “爱智慧者”,选择哲学是为了肩负时代重任、回应时代之问,要以 “认识你自己” 为起点,设定清晰目标并坚持,养成 “保持怀疑、开放、反思” 的哲学生活方式。同时她也感谢了班主任、副班主任及师兄师姐的帮助。
本科PPE专业新生代表发言
2025 级PPE专业本科新生张靖婉代表发言。她号召新生以“爱智慧”之心,在阅读经典、融通学科和注重实践中踏实成长。她认为PPE专业不仅是政治、经济与哲学的结合,更意味着沉心钻研、知行合一的责任与担当。她期待与所有新生一道,既深耕理论又心怀家国,以理性与关怀照亮属于2025级学生的哲学征程。
硕士新生代表发言
2025级哲学专业硕士生MALY ALEXANDER(马爱思)同学发言,他提出,在北京学习中国哲学具有独特优势,学生不仅能近距离接触丰富的学术资源,还能沉浸于中国文化的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爱思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与学术环境,积极开展跨学科、跨传统的比较研究,呼吁大家在日常交流中激发思想火花,共同探索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最后,他祝愿全体师生学业有成,期待共同度过富有收获的学术时光。
博士新生代表发言
2025级哲学专业博士生王天泽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他从“哲学是什么”出发,指出哲学是对“为什么”和“应如何”的持续追问,倡导以思想为钥匙、以实践为路径的学习态度。他引用马克思和梅洛-庞蒂的观点,强调哲学源于生活并回归实践,呼吁大家在哲思中保持年轻、谦虚和勇气,真正实现哲学与生命的共鸣。
教师代表寄语
李猛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向新生寄语。他围绕哲学学习与成长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强调大学阶段需实现思维范式的转变,主动寻找热爱、确立研究方向;二是鼓励学生在面对艰深文本和焦虑时保持耐心,善用师资、积极求教,与困惑共生共长;三是指出哲学训练能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帮助人在技术加速的时代中“不被定义”,活出真实自我。最后,李猛老师呼吁新生以敬畏之心追求知识,以哲学之力开拓人生的无限可能。
院长吴向东教授致辞
典礼行至尾声,吴向东院长为新生致辞。首先他代表学院热烈欢迎新生的加入,并介绍了学院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学术传统和当前的发展。学院有“精致”和“开放”两大特点,坚持“大哲学观”和“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吴向东院长借校训和院训表达对新生们的期待,希望同学们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热爱真理,追求至善,博采众长,知行合一的人。接着向新生们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认真读书,广泛阅读各学科的经典著作;二是广泛实践,行万里路。哲学是对时代本质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和反映,要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去接触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三是勤于慎思,要有反思意识、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与时代共呼吸;四是培养运动和艺术爱好。最后,吴院长祝愿2025级的新同学在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学习进步,身心愉悦,生活精彩。
2025级开学典礼在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结束,师生用集体合影定格下这一珍贵瞬间。祝愿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都能够在真理的世界中不断探索、追求自己的梦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