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术前沿论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哲学”顺利举行

  201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哲学”于2015年11月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市哲学会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结构60余名师生、学者参与了本次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北京大学哲学系胡军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北京大学杨学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程倩春研究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吴向东教授依次作了会议发言。马俊峰教授对中国近当代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目前要实现几个观念的转变:一、从“阶级斗争为纲”泛化论的革命论观念转变为依法治国、依法治理的观念;二、从单纯的巩固政权的观念转变为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国家软实力、国家的国际形象的观念;三、否定全盘政治化的观念,努力实现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划界和疏离。李德顺教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这个问题与我们对“价值”与“价值观”不加区分有关,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搞不清,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了我们价值理论研究方面元理论的陈旧,迫切需要创新思维价值的方式和方法。指出作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不应太多,社会主义的核心应该是在资本主义达到的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的公平。杨学功教授作了题为“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辨析”的报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问题是三个层面的关系混乱,提出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不宜放入核心价值观,建议国家价值观变为统一、富强、民主、法治、安定,社会层面价值观变为自由、平等、公正、文明、祥和,强调价值共识的凝练有赖于市民社会的充分发育和成熟。王淑芹教授对如何更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了自己的见解,指出要克服三个问题:一是要避免“双盲”现象;二要避免鸵鸟心态;三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社会支持系统。程倩春研究员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精神”的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科学精神。吴向东教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传统文化三重关系的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提出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这就必然引申出核心价值观与制度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制度建设提供了价值理念和价值支撑,制度建设则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最可靠的路径依赖。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不仅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问题,更是突出了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

              

  报告结束后,现场参会人员就各报告主题展开了积极互动。大家踊跃提问,就“科学能否解决价值观问题”、“怎样评价中国当下意识形态状况”、“如何理解自由与公正”、“中国能否产生市民社会”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胡军教授为本次论坛的圆满举行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指出这是一次令人备受启发的论坛,强调当下中国哲学研究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而最好的方式是改变教育方式。 
                                                                                                                           

    

 (张娜供稿)